原创散文《腊八蒜》

曹小伟 经典散文

  腊八蒜

  周末,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收看了腌制腊八蒜的工艺技术,脑海一幕幕浮现儿时故乡蒜田间收获景象。腊八蒜,鲁西北一带冬季储存蔬菜的方式,是民俗饮食文化智慧,泡制腊八蒜需经过数天的发酵,大蒜会从白色变为翡翠绿色,口感酸甜爽脆,既解腻又开胃,适合与饺子、馒头面食类搭配。

  记忆中的我喜欢腊八蒜嚼馒头的滋味。趁着对腌制菜品制作工艺的追求,我和妻子准备了瓷罐容器、食材和佐料,每当这时脑海也常常联想起父亲曾经泡制腊八蒜时忙碌的身影,新鲜的蒜瓣香味独特,在掰开瞬间自然散发阵阵香气。

  妻子仔细剥着蒜皮,指尖沾了细碎的蒜沫,还笑着念叨:“爸当年泡蒜,是不是也这样把蒜瓣摆得整整齐齐?”我蹲在一旁洗容器,也应声道“哪应该是喽”!

  印象父亲总是在深秋闲暇时就开始精心挑选蒜瓣。他粗糙的手指在蒜堆里轻轻翻动,专挑那些硬实饱满、皮薄肉厚的紫皮蒜备用,这样的蒜瓣才够劲道,他常一边挑一边说,挑蒜如做人,要的是实实在在、端端正正,那时我总爱蹲在较高的灶台边,仔细观望父亲把剥好的蒜瓣一个个塞进瓷罐,再慢慢倒上陈醋,拧紧罐盖,看着昏黄灯光下父亲专注的侧脸,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淡淡的蒜香,据说这样炮制蒜瓣绿得快、味纯正。

  封坛后的日子是较难熬的,父亲通常会把坛子放在炕头最暖和的地方,说这样蒜瓣才能在佐料中腌制到位。于是,每天清晨我都要跑去看看蒜瓣变色程度,并将耳朵贴在微凉的坛壁上倾听,仿佛能听到里面细小的发酵声,直到第五天,终于有一丝翡翠色从蒜瓣的顶端透出来,仔细观看周围还有几颗蒜瓣也变成了透亮的翡翠色,凑近闻,醋的酸香里裹着蒜的清冽,一点不冲鼻,记忆中父亲总笑着拦我:“急啥?等蒜绿透了,配着馒头、饺子面食吃都香。”那一刻的惊喜,许多年后美美的想起还是至今难忘。

  如今,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父亲离开我已有十余年,泡制腊八蒜的手艺我已娴熟掌握,蒜蓉的清香也早已融入了我们家庭的日常和生活,瓷罐依旧是粗瓷的,醋还是陈的更香醇,每次打开罐盖,最先萦绕鼻尖的,始终是多年前那个冬天里,父亲指尖的暖意,这份思念,化作了无形的鞭策,时刻鼓励着我不断努力¨¨¨

  作者:曹小伟